近日,章阿姨因腹部肿物到我院就诊。据了解,腹部肿物已出现10个月多,但并无出现不适,便没到院进一步诊治。经检查发现为胃肠间质瘤,医生建议尽快安排手术治疗。
肿瘤体积较大,术中可能出现肿瘤出血及合并多器官切除的风险,手术难度较大。
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珠海医院外一科团队的精心治疗下,不仅为章阿姨成功切除巨大肿瘤,且术后康复良好,在短期内便顺利康复出院。
我院外一科为章阿姨施行“胃肠间质肿瘤切除术”
10个月前,章阿姨检查发现腹部肿物,但并无出现明显不适,饮食正常,章阿姨便没有到院进一步诊治。
但半个月前,章阿姨发现肿物逐渐增大,并隐隐作痛。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医院检查,经胃镜及腹部CT等辅助检查后发现,章阿姨胃底有个巨大肿瘤,确诊为胃肠间质肿瘤。
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郑权介绍,胃肠间质肿瘤早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,肿瘤较小时多无症状,有的呈球形生长,即便瘤体很大也不产生压迫感和出血,患者常在体检、胃镜检查或其他手术时偶然发现。
病因找到了,难题也随之而来,因为肿瘤体积巨大,且来源部位及侵犯部位不太具体,切除范围难以确定,存在术中肿瘤出血及合并多器官切除的风险,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。
我院外一科医护团队高度重视,经多次术前讨论综合评估。考虑到肿瘤与周围器官仍存在间隙,决定为其施行“剖腹探查+胃肠间质肿瘤切除术”。
经4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,成功将章阿姨体内巨大肿瘤完整取出,肿瘤大小为22cm*20cm*16cm,重达2kg。
在我院外一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下,患者手术并发症少、术后恢复快,短期内即可康复出院,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赞扬。
我院外一科主任、主任医师欧卫权术后查房
胃肠间质瘤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,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%~3%,占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的70%。
专家表示,这种肿瘤没有明显的特异性,常见症状是胃肠道疼痛或不适,因此常常被人忽视。
目前所知,胃肠间质瘤是由正常KIT基因突变而形成,然而突变的原因却仍然不明。“胃肠间质瘤有别于胃癌或肠癌。它并非如胃癌、肠癌那样来自于上皮,更深入,更难发现。”欧主任介绍。随着它的增大,最终会演变成恶性肿瘤,因此早发现、早干预对治疗及其关键。
外一科主任、主任医师欧卫权术后查看章阿姨恢复情况
据了解,常见的胃肠道间质瘤治疗手术有腹腔镜、传统开腹、内镜下操作等。手术切除是根治胃肠间质瘤的首选,大约70%~90%的原发无转移的胃肠间质瘤能够实行根治性手术。
但是,高危患者术后的复发转移率高,甚至达55%~90%,有80%在术后1~2年内会3/4局部复发,半数还同时出现肝转移。因此,定期复诊对于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来说非常重要。
欧主任强调,胃肠道间质瘤的症状包括黑便、呕血、腹痛、消化道梗阻等。但不少患者都没有症状,可以说,这个病目前还是“防不胜防”。
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胃镜,以发现胃癌、胃肠间质瘤等肿瘤,及时作进一步规范诊治。